2024-2029年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来源:环球体育 发布时间:2024-11-14 23:53:13 阅读: 1

  

2024-2029年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输配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配电产业是能源领域的重要装备制造产业。输配电设备主要使用在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汽车制造、冶金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以上行业的发展直接决定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输配电设备是指从发电到用电,经过电压水平变换、电能状态调节、电网保护、计量、控制措施,实现电网平衡运行涉及的电能输送与分配的所有设备,广义的输配电设备包含电线电缆、绝缘制品、变压器、整流器、电感器、电容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力电子元器件、光伏设备和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器配件等。

  近年来,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来看,电线电缆制造的规模占比最高,其次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等。输配电设备作为电力工业的配套设施,与电力工业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全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为输配电设备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将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根据规划,未来将继续释放大量输配电设备需求。

  随着新基建周期的启动和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跨区域联网、南水北调、配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智能电网等重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以及国家对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在水电、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轨道交通投资、大量新能源并网也将成为输配电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此外,我国输配电设备已进入更新换代周期,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旺盛。因此,输配电设备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输配电设备产品拥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19 年全国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企业总营业收入达 28,645.82 亿元,2020 年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

  企业营收合计约为 31,551 亿元,增速超过 10%。根据我们国家输配电设备销售增长率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企业销售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至 2026 年将超过 4.27 万亿元。”

  输配电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发展对于整个输配电设备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发展动力。当前,我国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三个趋势:

  整体而言,输配电设备将向高可靠、少(免)维护、高电压、大容量、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向发展,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输配电设备制造业企业要大力研发和生产合乎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这类的产品,如高压、超高压电气产品、柔流输电系统及相配套的节能降耗产品等高端产品,并提高为客户提供统一技术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输配电设备产品结构将发生明显调整。

  具体而言,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供电质量,并实现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用户将会持续对产品的可靠性和少(免)维护性能上提出更高要求,输配电设备生产厂商将加大对高可靠性、少(免)维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机械可靠性、延长电寿命、提高环境适应性能、金属防腐技术探讨研究、电场和绝缘结构的精确设计、提高抗扰能力和稳定能力等方向开展工作。

  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和容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用户对输电设备的电压等级、容量要求慢慢的升高,研发和制造高电压、大容量的输电设备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国家电网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建设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成,将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电客户之间的互动性明显提高,在智能电网建设的促进及智能输配电装备需求增加的影响下,断路器、变压器、避雷器及高压开关等重要的零部件产品将总体向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和功能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电力在各项能源消耗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受部分电力设备的影响,在输、配电环节,电力资源会受到一定的消耗,大幅度的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020 年 12 月 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成为 2021 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将节能降耗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电力系统的所有的环节中,从而大大降低电力运输成本,提高电能的运输效率,将必然会是行业的重要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从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来看,除控制输配电线路、合理规划电网等途径外,加大新型设备和新型材料的引进与应用也是优化节能降耗技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可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小型化元件和元件多功能复合集成等应用,使产品结构紧密相连,实现小型化,并从而达到减少体积及占地面积、低能耗和低材耗等目的。

  此外,为应对用户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产品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等成本,通过整合产品技术类型,采用模块化、组装化和系统设计开发,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形成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提升产品的成套性等,从而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也将成为今后行业的发展趋势。

  21 世纪以来,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线路复杂度的迅速增加,给我国电网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高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性非常迫切,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重要任务,在这背景下,国家电网发布了《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分为三个阶段:规划试点阶段(2009-2010 年)、全面建设阶段(2011-2015 年)和引领提升阶段(2016-2020 年)。

  2020 年末,国家电网三阶段智能电网建设目标已基本完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旋律。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简称“《纲要》”)发布,明确了智能电网的建设要点:1、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2、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3、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学技术创新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为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进行了指引。2020 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而电力又是主力军。国家电网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南方电网发布了《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 年)》,以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企业对电网的使用周期寿命逐渐重视,各个公司进行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分享各自对技术的探究,来延长输配电设备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进而延长电网的使用周期寿命。随着电力的需求,电网复杂程度也随即提升,所以就需要对更多输配电设备做管控,我国与国际上的输电检测技术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我国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学习以及国内技术人员的培养正在缩小这个差距,特别是我国的“SG186”信息化工程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预示着我国输配电设备检验测试技术的提高。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关键部分就是对信息能及时的分析和反馈,通过前端的感应设备和后台数据库实现信息的交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配电设备能够更好地进行技术的交流,输配电设备中安装感应设备,设备通过对环境中各个条件进行捕捉并及时传输到后台数据库,然后数据库做多元化的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手段进行应对。

  物联网技术引用不单单是对故障的排查,还能对输配电设备的寿命周期来管理,物联网技术能利用网络数据库对输配电设备风险做综合评估,通过输配电设备所处的环境影响以及设备的维修次数做多元化的分析,这样子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设备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并且通过数据的分析对设备做管理和维护。

  图表:2024-2029年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总资产预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