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女兵的“最强大脑”:能听音知人 能背千余号码

来源:环球体育 发布时间:2024-10-20 19:16:36 阅读: 1

  

通讯女兵的“最强大脑”:能听音知人 能背千余号码

  从受阅部队起点到走过广场,96米,汪凡共踏了128步。轻盈的数字背面,却是她历时217天、踢腿254万余次的艰苦操练。

  心中有崇奉,脚下才有坚决的力气。作为南部战区水兵92962部队仅有一位参与国庆70周年阅兵的女兵代表,“阅兵精力”在汪凡身上留下了深化印记。

  “不逼自己一把,永久不清楚自己潜能有多大。咱们身着戎衣,代表的是我国女兵,不管操练时多难,咱们都坚持下来了。”受阅时看到大众向她们招手,汪凡心里满是感动与骄傲。一会儿,她觉得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从今往后,我不会惧怕任何困难,这段阅历值得终身铭记。”

  她觉得奇特的是,到新兵连后,所有人都似乎一夜长大了。“这是一个从普通人变成兵士的进程。咱们变得刚强了,打电话也报喜不报忧。咱们都理解,是个人挑选的这条路,要担起这份武士的职责。”

  自2014年入伍,汪凡在部队已待了6年。她还明晰记住从军前,自己被妈妈拉去理发店剪下及腰长发的情形。剪刀“咔嚓”堵截发丝,她的心也揪了一下。

  “我性情大大咧咧的,很快就习气了短发,现在更是不想把头发留长了,多清新呀。”回想起当年,汪凡笑着眯起了眼睛。她说,妈妈其时还把那串长发拿回家,洗得干干净净,保藏进了柜子。

  入伍两年后她榜首次回家,家人一边惊叹于她的“改动”,一边拿出早年的长发相片让她看了看,汪凡很是慨叹。

  她黑了不少,走路时习气性地迈大步,目光却变得坚毅了;干事方法上,她变得决断妥当,也自傲了许多。现在,可以退伍的情况下,汪凡仍是选了留下来。

  小时分,汪凡跟着爸爸看《亮剑》,便种下了从戎的情结。6年前,正在读大学的她看到了征兵信息,在家人支持下决然报了名。

  入伍那天,爸爸把她送到广场。不善言辞的他,给了女儿一个深重的拥抱。部队的车开走时,汪凡远远地跟爸爸招手,却鼻头一酸,眼里蒙起雾气:“一车的小孩都在哭,都不敢回头看爸爸和妈妈。那时分我才20岁,的确挺舍不得家人。”

  在酷日下站军姿、在泥地里匍匐、扛起真枪时肩上那份沉甸甸的分量……新兵连的操练让新人们敏捷成长着,也让汪凡收成到了最宝贵的战友情。

  “每天一起操练,有困难咱们一起处理,这份团体的爱情特别温暖,部队便是我第二个家。”2014年,汪凡在新兵连度过了人生榜首个不在家的生日。高强度的操练使她忘记了这个日子。

  当晚回到宿舍,汪凡推开门时,一个偌大的“心”型图画出现在她眼前,她惊奇地捂起了嘴,感动不已。“由于不能点蜡烛,他们用日子用品给我拼的图画,比方脸盆、水杯之类。很朴素,但这是最特别的一个‘心’。”

  部队的日子,让汪凡感触到了团体的力气。“班长手把手地带咱们,咱们一起面临每一件作业,相互加油打气,学会了协助他人,也学会了担任与自强。”

  部队战友们来自四面八方,有些乡音难改。对此,单位给话务员们开设了专门的系统性课程,对口音、方言等进行学习,意图便是为了让通讯兵们能听懂每个人说的话。

  完毕新兵连操练后,汪凡正式下连,成为一名通讯专业话务员。除了体能操练外,背记号码、听音识人、接转电话等作业,成了汪凡的日常。

  通讯兵是戎行中背负军事通讯任务的专业军种。在汪凡看来,这是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岗位。在平日里,它保证了部队信息的沟通与互通;在战时,它是情报传输、指挥引导的重要纽带。

  汪凡说话语速快,掷地有声,却每个字都咬得明晰——作为话务员,首先要练的,便是普通话。为了精准地听懂官兵们表达的意思,她们还会在日常操练中参加“听音识人”环节,“要做到听到这个声响就能知道是谁,把声响刻在脑海里。一部分是靠操练的时分重复地听音频,一部分是日常转接电话进程中的堆集。”汪凡介绍道,辨别出对方身份后,通讯兵们要能捕捉到其叙述的要害信息,而后用专业言语复述出来,进行核实,保证所传输的信息精确。

  在日复一日的操练下,“3秒听音知人”成为了话务女兵的必备技术。对方拿起电话说一声“喂”,她们就能听出是谁,乃至还能听出对方心境好坏。

  “但咱们自己接电话不会说‘喂’,专业要求咱们榜首句话是‘您好’。”汪凡说,在近6年时间里从事通讯作业,她早已形成了“条件反射”,哪怕是接爸爸妈妈、朋友的电话,她的榜首句话也都是“您好”。

  而比听音识人更检测人的,是对号码的回想。现在,汪凡能记住近两千个手机号,“这是一名话务员能否背负值勤任务的要害。”最开端背诵时,汪凡感到很困难,“一串串的数字,每天要记100个,所以咱们就发明出了联主意,把数字编成自己能记住住的方法去记,有时分连谐音法都用上了。”

  精深的事务、专业的技术,离不开汪凡终年累月下的“苦功夫”。现在,她每天仍会花1-2个小时的时间去温习旧号码、回想新号码:“基本功不能丢。”

  “正步走过是96米,128步,为此,我在这儿‘走’了七个月的时间,”217天的操练,381万步的操练,“咱们坚持下来了!”

  2019年3月7日,是一个让汪凡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去参与了70周年国庆阅兵的戎行初选。通过各方面查核,她终究顺畅当选。

  3月9日,他们一起踏上了开往石家庄的列车。那一刻,汪凡忆起自己入伍的榜首天,也是坐着军车远行:“我再一次懂得了自己担负的任务。”

  阅兵列队关于武士们来说有着极高的要求,即便是专业素质过硬的汪凡,一开端也感到有些无能为力。军姿不行完美、踢正步时脚尖力度不行、站立时两条腿中心有缝隙……为了到达阅兵时最高昂的姿势,汪凡敞开了“魔鬼式操练”——

  身体重心找不到,后脚跟离地悬空站立;睡觉时在两腿间系上毛巾,时间操练“挺立军姿”;把脚放进两根钢管里,坐在地上用力压,练习力气;并腿站立时夹上扑克,保证一丝缝隙都不留……凭借着百倍尽力,汪凡离阅兵梦渐渐的接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畅通过了最终一轮查核,成为正式上场受阅的官兵。

  一次受阅,毕生荣耀。回到岗位上,汪凡仍持续保持着“阅兵精力”,兢兢业业完结每一项任务。“鼓足干劲,为岗位添彩,为部队争气!”她的目光里,多了更多坚毅的力气。

  采访汪凡时,她总是笑得显露一口白牙,爽快而沉着。回想军旅生计,她忘不了新兵连时从“老百姓”到“兵士”的蜕变,忘不了阅兵操练时流过的泪、收成的荣誉,但更让她据守紧记的,是武士身上的那份任务与职责——这早已深化她的骨髓。

  2017年,汪凡作为班长再次回到新兵连带新兵,刚好又住在当年她入伍时的宿舍。她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芳华都献给了这儿。“我成为了一个有担任的人,很感恩部队对我的锻炼。”她的目光晶莹晶莹的。

  早年最怕跑步的她,现在可以轻松跑过3公里;早年遇事会畏缩的她,现在已能知难而进;疫情迸发前她刚好回到湖北老家,停留当地时她自动投身一线抗疫作业,在村里帮助丈量体温、贴宣扬横幅、挨家挨户上门送日子用品。她坚决地觉得:“在老百姓有需求时,武士便是要站出来。”乃至标明自己“并不惧怕疫情”,“不惊骇,不畏缩,部队教会了我面临困难的勇气。”

  但她也会慨叹,自己都“不像个女孩子”了,穿裙子时也会大步走路,头发一长就想剪,可她喜爱现在自己的容貌:“从戎是一件我绝不懊悔的事。”何况,谁说女生一定要软弱依人?干练刚强,飒爽妥当,也是最夸姣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