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来源:环球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11 08:21:08 阅读: 1

  

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SCADA监控 FA自动隔离故障与恢复供电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配电工作管理

  配网自动化负责从变电站出来到用户的线路 调度自动化主要负责变电站和变电站间的线路 调度自动化覆盖了配电网的一部分

  配电网一般是指110kV及110kV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 配电系统由馈线、降压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

  授权有资质的单位“配用电自动化系统设备质检站” 对全国各企业生 产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做质量监督。

  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福建电力培训中心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电力系统?由各种设施设备组成的电能生产和消费系统?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转化为电能经过输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用户?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力网电网?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及其联系的变电所组成的统一体?输电变电配电电力系统一般过程民用工业配配输输用用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发发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发电?将别的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输电?将电能量从发电厂传输到使用电能的地区电?配电?将电能量逐步传送到使用电能量的用户?用电?用户将电能量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变电?为便于电能的传输与使用进行电压等级的变换配电自动化概述?配电是电力系统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中直接面向电力用户的环节??配电网一般是指110kv及110kv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配电网般是指110kv及110kv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配电系统由馈线降压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设施测量和计量仪表以及通信和控制设备等构成电力系统配电网升压变电站变电站变电站220kv220kv220kv220kv220kv发电厂变电站变电站变电站变电站110kv110kv110kv35kv变电站10kv馈线配网自动化系统?针对配电线路馈线的自动化?基本功能?scada监控?fa自动隔离故障与恢复供电?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配电工作管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定义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

  基于通信的电流型/集中控制方式成为主流建设模式, 大部分用户采用电流型开关设备,采用配电主站、(子 站)、配电终端分层体系结构。

  ArcInfo、MapInfo成为配电管理系统的主要开 发平台,基于以上平台的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软件达到实用化。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由单纯的静 态管理功能向实时管理功能发展,实现与 SCADA/DA一体化。

  量简化,以减少投资,提高可靠性。 7. 信息就地处理的原则。 8. 因地、因网制宜的原则。

  法国电力公司在1995年提出对中压或低 压用户一年内停电次数及时间不超过以下指 标:6次长时间停电(1m以上),30次短时间 停电(15—30s) .累计停电时不超过3h。

  该公司已实现SCADA系统、电压控制、 故障定位、自动恢复供电、负荷管理、动态 计算、表计控制、质量监视等全面控制功能。

  日本在70年代开始做高电压大容量的配 电方式,以解决大城市配电问题,并着手开 发依靠配电设备及继电保护进行配电网络运 行自动化的方法。80年代到现在完成了计算 机系统与配电设备配合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在主要城市的配电网络上投入运行。配电自 动化覆盖率:九州80%,福冈100%,北海 道50%,东京69.8%

  1. 资源利用、信息共享的原则。 2. 可扩充原则。上层应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终端应是一个积木

  式结构。 3. 可靠性原则。软、硬件都要相对成熟、稳定、可靠。 4. 安全性原则。实时、管理、网际间要有安全保护的方法和防病

  毒措施。 5. 可维护性原则。 6. 简化原则。在不影响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一、二次设备应尽

  国外配电技术的现代化是建立在一定 的工业基础之上的,是社会技术经济发 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产物。配电自动化是上 世纪70年代首先从美国等几个工业发达 国家慢慢地发展起来的,其内容也在不断 变化。

  美国在80年代就实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配 电自动化。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1992 年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83%。1994年 美国长岛电力公司(LILCO)配电自动化系 统采用850台FTU和无线电台,达到故障 快速隔离和负荷转移,在4年内避免了 59万个用户的停电故障。

  国电公司为推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健康开展,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和相关技术文件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技术要求 10kv配网自动化发展规划要点 配网自动化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配网自动化终端通信规约 10kv配网自动化户外柱上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用化验收导则

  由各种设施、设备组成的电能生产和消费系统 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转化为电能,经过输电

  机界面。迅速处理用户申诉,为用户查询及电费计量提供 方便,提高供电企业的信誉。 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推动了配电网一次设施 的科学合理规划,保证了配电系统的长期最优可持续发展。

  2000年以后,随着农网改造的深入发展,供电企业 配网结构逐渐完善起来,规模逐步扩大,同时,配网自 动化技术也趋于成熟,功能应用软件越来越丰富。国内 部分城市进行了一定区域规模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其中,部分用户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了省市一级的验 收,并获得所在省市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2年,在纵多成功运行现场的基础上,国内推出 第一个配网自动化系统行业标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 规范》。大部分用户重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重 视SCADA、DA、GIS的同步发展,重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 整体规划工作。

  九十年代中期,少部分城市开始尝试建设配电自 动化系统,系统的建设局限于两三条线路,没有整 体规划,甚至没有监控主站,只有部分监控终端。 小范围试点探索阶段。

  98年下半年,随着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工作的启动,试点范围逐步扩大,逐步进行小规模 建设。在此阶段,部分用户追求配电线路故障处 理的自动化(DA),轻视了配电SCADA、及配电管 理功能的重要性。

  FTU一般比RTU监测量少,体积小 FTU除了基本的监控功能外,还具备故障检

  调度自动化主要着眼于为调度生产服务,提高调度的 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生产监控方面的多,管理方 面的内容少

  配网自动化主要着眼于为配电生产管理服务、提高配 电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不仅生产监控方面多,管 理方面的内容也多

  通信系统多样化:光纤/双绞线/载波/无线 /GPRS等多种方式。光纤成为城区配电自动化通信 的主要介质。

  供电企业配网网络结构的发展 幅射形配电网络 手拉手环行配电网络 网格式配电网络

  需收集较详细的一次设备属性。 统计配电线路内负荷,预测用户用电需求。 收集配电线路有关数据(电压、电流、保护配

  实施的范围及资金计划 人员的技术能力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运行维护能力 对实施难度的充分估计 配网功能的合理选择

  根据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对配电网做改造,并根据 负荷转移的要求,规划设计新线路。

  GIS:充分的利用GIS的系统分析功能,利用GIS拓 扑分析模型结合设备实际状态进行运行方式分析, 各种专题分析等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尤其是城市电网,布局、 走线与地理关系紧密,GIS技术应用十分必要

  工作票管理 操作票管理 用户业扩与报装 停电管理 故障投诉、电话报修 。。。。。。

  七十年代智能当地控制,以日本、美国为主。功能 为查找、隔离故障区间、恢复非故障区间的供电。

  九十年代随着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各国普遍建设 集中式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信道以光缆为主,多种信 道混合使用, 故障查找、处理时间由分钟级提高为秒级。 美国、欧洲各国、日本、韩国等均采用此建设模式。

  访问服务 MMI(人机交互):提供系统监控和维护 GIS服务器:提供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及其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中心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 在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最高层 一般由一组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组成 包含配电自动化的各种功能软件

  通道柜:主要完成分站信号的接入功能, 前置机CCM:提供数据采集、规约解释、

  配网自动化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 可以是一个大的集成系统; 也可以是若干个系统的总称;

  韩国电力公司自1984年以来就一直从事于22.9 kV 配电网的系统自动化的研究,90年代完成了局部配电系 统的自动化,并建立了自己的配网自动化实验网络 。

  2000-2001年建立了3个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 2002年建立了9个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 2003年建立了7个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开关覆盖率22.5%。

  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故障判别、隔离及恢复供电时间 (可从原来的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减少到平均10分钟以内); 减少了因电网故障造成的巨大损失。

  改善电能质量,把最优质的电能提供给用户。 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备用容